在公立医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健康管理领域正经历着从“传统护理支持”到“全周期健康管理核心”的显著转变。过去,健康管理常被视为基础服务,而如今,它已逐步成为保障患者健康、提升就医体验和提高医院整体运作效率的关键平台,成为公众健康的核心角色。近期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“西安交大一附院”)医务部部长王铮和健康管理部主任朱耀民围绕“凝心聚力,共创健康管理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”的主题,分享了该院在健康管理领域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深刻思考。
王铮部长强调:“健康管理是医疗服务的起点,更是贯穿全面护理的生命线。”回顾历史,现代健康管理的兴起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强大动力。时至今日,健康管理领域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服务,而是实现了服务范围的全面拓展,涵盖了术前评估、全程健康管理和术后康复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。王铮部长进一步指出:“术前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、全程健康管理以及快速康复措施的落实,都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。最终目标是让患者顺利康复、尽快重返社会,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支持。”在西安交大一附院,健康管理服务的接诊量持续增长,2023年的接诊量已达到28万例,2024年计划增至38万例。
朱耀民主任对健康管理在医院中的重要角色深有感触:“如今的健康管理已成为医院一项至关重要的平台,它不仅是保障医疗安全的‘安全屏障’,还负责重症护理、健康风险管理等多项职能。通过精细化的健康评估和智能化管理,部分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得到有效的健康干预,从而加速康复过程,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。”
随着舒适医疗理念的发展和加速康复外科(ERAS)的推广,健康管理也正不断向前推进。王铮部长表示,ERAS理念最初源于外科和健康管理领域,旨在通过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来帮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复。“围术期健康管理应秉持‘基于术前、擅于术中、勤于术后’的理念,这些理念的落地实施标志着诊疗模式正向更为全面的‘整体健康’转变。”
朱耀民主任总结道:“每当看到患者的康复超出预期,包括每一个临床创新真实地为患者服务时,都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最幸福的时刻。”
作为一个平台学科,健康管理与其他科室的协作至关重要。两位专家一致认为,多学科协作既是现代医疗的核心场景,更是推动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。朱耀民主任指出,健康管理正借助临床问题的具体化、管理目标的标准化和质量改进的持续化,实现从单纯的技术执行者向协同管理者的转变。正是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创新,才能突破技术瓶颈,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。
谈及未来发展,王铮部长表示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为健康管理的方向指明了路径。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,西安交大一附院正致力于构建“三位一体”的健康管理生态——以临床研究提升学术影响力、以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转化、以平台建设扩展服务场景。
他指出:“健康管理作为现代医疗服务的基础,正在成为推动整个医疗体系效率与温度提升的重要力量。随着对健康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,以及患者需求的多样化,健康管理将从单纯的‘保命’转向全方位的‘保质量’,从‘传统角色’转变为健康管理的‘新主角’。”在新形势下,健康管理领域应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创新发展,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、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。
相关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,通过AG贵宾会的专业指导,正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。积极推动健康管理的转型与创新,将为患者和医院带来双赢的局面。